新闻动态
家长必备!如何引导视力残疾儿童理解物体空间等概念?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0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 

特殊儿童家庭

早期干预指南

怎么帮助孩子形成物体的概念?

又如何让孩子形成环境与空间的概念?

孩子怎么才能了解物体属性的概念呢?

……

小编特意从

《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——视力残疾儿童》中

梳理了一大波核心干货知识

供大家收藏分享!

0-6岁是儿童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,这些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其认知发展、生活质量以及终身发展。

一、怎样帮助孩子形成物体的概念?

妈妈送给小童一个小汽车玩具,虽然每次小童都能和妈妈一起玩,但是当妈妈让他自己玩的时候,小童就不知道应该怎么玩了,每次都会问妈妈:“我拿着小汽车的哪里堆出去啊?”可见,小童并设有认识这个小汽车玩具,也就是还没有形成关于小汽车的概念。

展开剩余89%

思考:如果您是小童的妈妈,您会怎样帮助孩子形成小汽车的概念呢?日常生活中您还曾经利用哪些方法帮助孩子形成其他物品的概念呢?

那么如何让孩子形成关于小汽车的概念呢?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。

策略1:家长整体介绍小汽车的外观和玩法

第一次出示小汽车玩具的时候,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小汽车的功能、颜色、大小、几个门、几个轮子等基础信息,让孩子对小汽车形成初步概念。然后告知孩子小汽车的玩法是放在地上并向前推,让孩子产生初步印象。后续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,确定孩子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,对小汽车建立起完整的概念。

策略2:家长深入介绍小汽车,同时带领孩子触摸感受

孩子对小汽车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,家长可以再深入介绍,比如驾驶座上有一个司机手握着方向盘,车顶上有一个牌子,上面写着“出租”,等等。在描述这些细节的同时,带领孩子用手触摸小汽车玩具的对应位置,让孩子将听到的信息和触摸到的信息有效建立联系,形成概念。

策略3:按照一定的方向介绍小汽车,帮助孩子更好地整合概念

家长在介绍小汽车时,要按照一定的方向,可以按照车头、车身、车尾的方向,让孩子沿着同一个方向触摸,避免孩子因为方向的混乱而产生对小汽车结构本身的错误认识。

策略4:与真实生活情景建立联系

当孩子对小汽车的外观形成初步概念之后,家长再带领孩子触摸、认识真实的汽车,让孩子将小汽车玩具和真实的汽车建立联系,将所学的知识泛化到实际生活中。

二、怎么帮助孩子形成环境的概念?

视力残疾孩子丽丽,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到其他场所,总是喜欢依偎着妈妈,如果身边没有妈妈或者其他家人,丽丽就原地不动。当妈妈让丽丽从卧室走到卫生间时,丽丽总是问“怎么去”,妈妈告诉过路线,丽丽还是找不到。

思考:如果您是丽丽的家长,您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呢?

其实,孩子不论是原地不动,还是找不到目的地,都是因为对所处的环境未形成相关的概念。家长可以闭上眼睛,尝试从家中一个场所走到另一个场所。在失去视觉的情况下,有经验的成年人都不能确定自已走到了哪里,接下来应该往哪里走,何况是视力残疾的孩子!

那么,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对环境的概念呢?

策略1:介绍环境的基本信息

无论是孩子熟悉的家庭环境还是不熟悉的户外环境,家长都可以先向孩子介绍基本信息。比如,对于熟悉的家庭环境,家长可以介绍房间的结构,有几个卧室,几个卫生间,每个房间的功能等,同时带领孩子沿着同一个方向走到对应的房间。对于不熟悉的环境,比如商场,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商场一共有几层,每层的功能等。通过整体介绍,让孩子形成初步概念。

策略2:制作环境标识

对于孩子很熟悉的家庭环境,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每个房间摆放的物品及其功能,家长还可以制作标识。比如在孩子的卧室门上、椅子上、洗漱区域粘贴各不相同的积木,让孩子可以通过触摸积木来区分每个不同的房间。

策略3:以游戏的方式巩固环境的概念

当家长带领孩子认识环境之后,可以和孩子开展“宝地寻寻寻”的游戏,由家长指出某个环境或某个物品的位置,让孩子去寻找。当然,也可以让孩子提出要求,家长去寻找,然后让孩子判断家长是否找对了。以此巩固孩子对环境的概念,增强趣味性。

策略4:随时告知环境变化

对于视力残疾儿童来讲,家庭环境要相对固定。一定要变动时,家长要及时带领孩子重新认识环境,帮助孩子及时了解变化,更新概念。对于家庭以外的环境,比如商场,家长走到哪里都要及时给孩子讲解周围的情况。

三、怎么帮助孩子形成空间概念?

小美在家中已经非常熟悉每个房间的作用了,知道睡觉要去卧室、洪漱要去卫生间、玩玩具要去客厅,但是每次都不能独立找到想去的房间。虽然有时妈妈会给一些提示,比如:向前走、向左转等,孩子偶尔能够按妈妈的提示找到想去的房间,但下一次又不能独立找到。这让妈妈很头疼。

思考:如果您是小美的家长,您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呢?

其实,小美找不到目的地是因为对所处的空间并未形成概念,导致即使离目的地很近,大多数时候也找不到。那么,怎样帮助孩子形成空间概念呢?

策略1:确定一个孩子非常熟悉的位置作为参照物

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孩子非常熟悉的位置,比如卧室,再告知孩子:背对卧室门站立,然后向右转,使身体右侧贴住卧室的门,此时正前方就是客厅。再比如,还是以卧室为参照物,让孩子背对卧室门站立,此时正前方就是卫生间的门,等等。家长需要根据家庭布局来选择适合的参照物和讲解方法。

策略2:将所处空间按位置等比例缩小,制成可触摸地图

可以将想让孩子了解的空间等比例地按照相对位置,制成可触摸地图,让孩子在平面上了解每个地点的位置及相互关系。

四、如何帮助孩子形成时间概念?

爸爸妈妈答应圆圆,6月1日儿童节这一天8点会带他到动物园玩,圆圆很开心,于是就每天问妈妈:“今天到6月1日了吗?"妈妈每次都会很耐心地告诉他当天的日期,也会让他自己记住今天的日期,顺着往后数就知道哪天了。但是圆圆总是记不住,也不会顺着往后数日期。终于到了儿董节这一天,妈妈说:“我们8点出发。”可是圆圆还是会问妈妈:“到8点了吗?”圆圆频繁地询问时间,这让妈妈很是苦恼。那么,如何能让圆圆自己了解时间,不再一直询问妈妈呢?

思考:如果您是圆圆的家长,您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呢?

其实,圆圆每次询问妈妈,一方面是因为期待到动物园玩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没有形成时间概念,不知道什么时候到6月1日这一天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8点。那么,怎样帮助圆圆学习并形成时间概念呢?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。

策略1:选择朗朗上口的儿歌

时间概念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是非常抽象的,家长可以根据想让孩子学习的时间概念,选择适合的儿歌,同时配合钟面的认识和操作,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。

策略2:制作实物日历表

家长可以将年、月、日分别做成小卡片,再准备一张大小适合的硬纸板,分别在卡片的背面和硬纸板的正面粘上魔术贴。家长根据每月的天数准备相对应的日期卡片,每天早晨让孩子粘贴日期,直到将日期卡片全部粘贴完毕,再更换新的卡片以及硬纸板。通过可操作的日历表,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,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。

五、怎样帮助孩子形成形状、体积、量等物体属性的概念?

月月对很多物品感兴趣,因此,妈妈总是会给月月讲述物品的形状、体积等,但是月月每次都会继续追问,妈妈不知道如何才能让月月掌握这些概念。

思考:如果您是月月的家长,您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呢?

对于需要利用视觉获取信息形成的概念,在缺失视觉的情况下,怎样让孩子尽可能地了解呢?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。

策略1:将平面物品转变为立体的,再让孩子感知

平面物品的某些特征,只通过家长的口头讲述,孩子很难建立认知。为此,家长可以尝试将平面物品转变为立体的,比如,讲解圆柱体时,用保温杯让孩子触摸感知,形成相关概念。

策略2:与孩子的亲身经历相关联

家长可以将量的概念、体积的概念等与孩子的亲身经历相关联。比如,一杯水有多少,孩子不知道,但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喝水的情况告知,一杯水就是你喝20口水那么多(根据杯子的容量和孩子一口水的量而定)。通过亲身经历,就可以让孩子增强关于量的概念了。

图文来源:中国残疾人联合会、《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》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